手机端扫码访问
微信公众号

动态

国奖访谈 | 石书玮: 研精覃思,学贵有恒

2022-12-05

石书玮,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0级Open FIESTA互联网+创新设计(IID)硕士研究生,2022年获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和视频复原,师从杨余久副教授。硕士期间在人工智能顶级会议发表NeurIPS 会议论文一篇,CVPRW论文一篇,共在CCF A类或B类会议中共发表5篇论文。曾获2022年NTIRE 感知图像质量评价赛道冠军,2020年清华大学SDG开放创新马拉松挑战赛Hack 19赛道杰出团队奖,2020“创响中国清华站”清华i-Space创新挑战赛亚军。

图 | 石书玮在SDG创新挑战赛决赛(二排左一)

本次国奖专访我们邀请到了2022年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石书玮同学为同学们分享其在科研工作、校园生活等方面的经验。让我们一起来聆听IID优秀学子的求学历程吧!

请介绍一下你的科研工作

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底层视觉,包括视频超分辨率和图像质量评价。我发表在NeurIPS上的工作主要是研究视频超分辨率Transformer中对齐模块的角色。通过大量分析对比实验得出了一些反直觉的结论,并根据结论对对齐模块进行重新设计,使得其更适配于Transformer。图像质量评价方面的工作主要是解决不同场景下评价算法和人为主观感受不一致的问题,通过提出更符合人为主观感受的算法来替代人为打分的过程,在底层视觉中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你在研究生期间发表了多篇论文,在科研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在科研的前期阶段,首先需要先进行大量广泛的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文献检索和阅读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帮助了解这个领域前人研究成果,也能帮助我们学习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我们会形成一套适用于自己科研工作的方法框架,同时能显著提升我们的科研敏锐度和科研洞察力,后期才能高效地解决科研难题。

此外,搞科研需要大量的思考、复盘,不断挑战和重塑当前的科研模型。在科研生活中,每个“灵光一现”都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实验中出现的每个问题都要给予重视。把每个问题分析到位,实验结果才能更完整,更solid。

你在科研工作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我在实验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实际结果远达不到原有的预估值。当实验方法尝试数十次还不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时,我们需要放平心态,进行自我心理建设。然后认真分析原因,坚持继续实验。科研工作是场持久战,心态放平是关键。

其次是遇到被拒稿的问题。被拒稿时会伤心失落是在所难免的,似乎前期的努力付诸东流。然而在整顿好自己的心情后,要虚心接纳审稿人的建议,分析审稿人拒稿或者提问的动机,充分审视自己的科研工作是否到位、完整,及时查漏补缺。如果仍被拒稿,也不要气馁,可以转投稿件到其他期刊会议。经过不断精心修改、反复打磨后的论文,其命中率一定会上升。

读研阶段你有什么规划?

我一般会以研究领域内重要会议的截止时间为参照,对科研工作进行短期规划。经过前期的科研训练和学习,我未来将考虑继续读博深造,进一步探索科研道路。一方面是深受我导师的影响和鼓励,杨余久老师对待科研十分严谨认真,勤奋努力,是我学术道路的领路人;另一方面,经过硕士期间的科研训练,我找到了自己热爱的科研方向,也有信心在这一领域继续学习探索。

          图 | 石书玮在“一二·九合唱”

师兄寄语

首先,大家一定要有自信心。他发现有的人经历了挫折之后很容易进行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其实大家能来到清华本身已经非常优秀,不要让自己陷入精神内耗,应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向上发展。其次,在树立自信心的基础上,要真正探索并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提早确认生涯目标。建议研一期间可以趁早多尝试不同的方向,尽快确定大致的发展目标,这样研二、研三期间可以更专注地朝某一方向积累学习。

除此之外,石书玮也表示,他感受到IID是一个很温暖的大家庭。IID课程学习中有很多小组作业,因此大家相互接触交流的时间很长,建立了良好深厚的友谊。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聚在一起研讨交流,思维交叉碰撞,更有利于产生创新的火花。在学习之余,石书玮也鼓励大家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多参加学院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例如一二九合唱,晚会演出等,劳逸结合。

最后,他表示,读研三年,除了要做好人生自己的规划,也要珍惜同学之间的情谊,祝大家“扶摇而上青云起,同窗情怀常相伴”!